MSDS论坛_msds查询_msds安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5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用危险化学品 的分类及标志有哪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求学者 发表于 2009-11-27 14:5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 x4 J  p  r7 e+ W8 ]1 e; m
GB13690-92 . L* A8 D# }* s/ F9 K7 p" T

& S2 b( {* u! z0 |# ?$ ]9 rClassification and labels of dangerous chemical ; T7 j# K2 v9 r& w: H* Q: n
substances commonly
/ c9 j% y/ w* v9 G( i% \: [& y
+ f( k! @2 j! `+ dused + L. q8 w& n+ i& [- N7 [9 i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9-28, 发布1993-07-01实施
" j4 R  \% A3 o: e
, N  D! M* T1 d; Q& _5 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W6 y+ O" g2 D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还
* D6 L5 W7 d* J/ G2 A+ f
5 p$ z5 A3 C/ l1 q, G( ^  S! T, K, o2 X$ m! y
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危险性类别、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等内
5 F$ f4 J: ~" V容。
0 [  a* {- ^( H0 \' `* D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也适用于其他化" g/ i! q2 b' d# U
" {, C* d% `: F3 n8 ]4 Z$ y7 \
学品。
" l! y2 {- G* x; @0 ~7 U2 引用标准 ) P$ C) c6 E% ?, T2 k
  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 @) L. a" G) p- \* v& J$ n3 分类 + ?6 e& V9 w) u2 o7 h1 H& W
 3.1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 ( A% Q" }6 D+ E- @
 3.1.1 第1类 爆炸品
8 I9 s, V8 V$ e5 E3 a  本类化学品  S4 f4 ?$ K, b, B

2 t) {2 s: y- K% s$ X1 _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7 ^6 p. m7 O# N3 i4 T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 f4 t; X- n& _
的物品,也包& z0 M3 ~. `8 H8 M0 l7 [

. t( r7 O& T4 Y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 }  z7 Q6 i& w# @6 o' J' I
 3.1.2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8 i% }% }* ?1 R1 ~  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
1 N9 d7 W/ _6 p- F- }1 j+ h% O6 |9 c* n$ u
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 X3 \6 V6 x3 I# p% s: g  a.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 A  ]1 X9 W' W5 @6 O# `  b.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
: Q8 A' _" |# I/ }2 |
4 q5 s! ]; S3 i54.4℃时,气体的绝对
) h8 T( d2 J/ Z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 * `% t$ z6 M& a7 \+ v- I4 G/ ]
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 a2 n2 s. n. N! e- C) E! q% J
 3.1.3 第3类 易燃液体 . g5 M) R, C/ k. P/ b
 : b- a( }2 a/ z- T  d: Y
0 P% i/ Z3 w+ k2 x. y% G$ u1 _
 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 9 u; F) @, N- ?: u" y/ A
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 D' c8 ~% J: s) u
 3.1.4 第4
( a. J) R3 V/ K) {8 ]
; n# n5 X- Q: s- R5 G3 m类 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 J9 V* r* ^7 z' H- g- o
  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
. a8 E0 b6 u5 Y. k( J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0 F( e: j7 l: R/ h% s4 y

- I* }, Q0 {* w; m  P,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4 \/ i( M! ~7 W3 z8 ?) t! H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
- ?5 X# r- I1 w" w品。 : Z- c8 ?2 U8 R0 J8 L% T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
0 A; d1 ~; T3 \6 i( b* C4 K0 U
" x* ~$ |' Z7 ?3 O6 M. O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
; A4 C# ^) ?" m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 O) b6 X$ u' l7 f! n5 u 3.1.5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 t  k4 K# E0 z& h& l/ H
  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
( _2 l' e; B. N% T8 H0 I  o7 I8 P/ E3 u
、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
: j& V0 A5 |2 M' {6 T8 y; R  Y2 x$ Z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
6 g3 x- A( p9 }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
5 W2 t0 ?0 ?) o, V* z5 c- A" o0 F1 u' _! Z0 J9 h1 L- P
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 |+ L& _7 y7 K% Y1 C. H
  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 7 v: I8 G5 M. K# s+ @
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 L1 c" z. d* @+ C1 M2 m
 3.1.6 第6类 
: Z3 d$ d& m1 x, ?" B& C6 g. \" D$ k& P9 F$ d- ~* Y, ?
有毒品 - t, l- M! K& G9 P/ k+ O0 z0 ?
  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 1 ~/ E% W1 h6 A; m9 T, C
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
& I. P0 _, }' q8 p- r/ i) W! C, ]4 k  W" z- m
和系统暂
+ s! i# \2 W0 X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
: U. n3 g2 M; u: G≤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 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
% M: E! k" K# `  `# H" u7 X- d, D
! f- L) f/ i9 u  I+ R( c4 Z& j1000mg/kg;
( D* b3 M$ C. j& M9 m3 e粉尘、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 ^6 m8 T8 V  E/ A  c" N
 3.1.7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9 l* y7 B, Q& _5 S; a9 f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  
  v7 @' W5 v* V- Z
( L  Z( Z, E: ?( O9 Q: b1 P! m% PBq/kg的物品。
3 t( B& j3 c* W+ b3 J& ~ 3.1.3 第8类 腐蚀品 8 P% u0 Q  _1 V  P* ^5 O% s$ Z4 Z7 A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   w, o6 x, U. X/ @& y" F8 j
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 W' P4 a( A2 _' x4 Z/ E& F# b( X

; q) d: C' _0 ?9 v3 S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8 s8 Y' v# ~9 \6.25mm/y的固体或液体。 : q( W! ~5 l' S
 3.2 对于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它们的主要危险特性进行分类,见附录A(补
& ]) R4 q1 L9 A  }; M, K
1 G* x. k. s+ e7 \& h1 |) v2 y! @6 j+ M3 V
件)。
6 V3 o6 f  R. E7 T  在附录A中,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和分项。对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 7 _" \% x  G2 p
给出了它们的品名、别名、英文名、分子式(或结构式)、主要危险性类别
- e+ O$ b* _% |0 ?; l8 H) A3 s5 r' G6 Q! L& i
、次要危险
3 M& `8 B, k5 r# H) H% d性类别、危险特性及危险标志。
, {; c+ w- Z$ Z- K  m) W0 D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 9 ~+ j) F$ v. @6 J! y
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 `& |4 H) {9 t6 ~- ]
4 ' B/ s2 g+ r  b2 r/ s1 t2 Y) M

! _3 N' K$ }: v. c$ y标志 0 n3 T4 d* l3 Z' V
 4.1 标志的种类 / ~( L! i# {; w0 i, O2 y" W+ W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
. R6 X) {% E& W3 T5 [见附录B(补充件)。
( K; H6 ?8 L2 S 4.2 标志的图形 8 S1 X( Y- @0 n" Q9 Q( Z- }
" E  D: @& T( b( \8 t- z

. U0 e+ H: f1 p+ R* f" g# f3 ?: K  主标志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4个部分组成的菱
# a5 e: S" V: N9 i. ?% \$ n形标志、付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 U4 x8 x( b9 l! x
 4.3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 - p1 ?" K- S% U

% Q9 Y) S; o5 k) V& C& h& B$ \. [0 z6 S7 `) a/ V
  按GB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 V; U5 m9 _' H+ M) ^ 4.4 标志的使用
, b. q+ Y3 K; C 4.4.1 标志的使用原则
( x9 a+ L. Y' E* _  _/ L% L  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
( V, ]+ U  {  X: b. D& H8 L- z2 v
0 D4 i' ^) h9 }& h% \
% k& i- w; l6 ]# \7 P7 v并用付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它的危险性类别。
( ]  F2 I! r( _- q; A" ~; v: a   4.4.2 标志的使用方法 . z+ _9 I" b+ v% p# u5 E3 V
  按GB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 e8 V5 ]; g- x" E  i5 危险特性
4 P: a0 d) f# o7 m' p4 i+ }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 W) D3 B( V, |5 {% m0 C0 P7 Y
/ V2 y- ?. H! O2 ^" e! v
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对
- f' v! h1 k  x& N/ a* V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 \; A1 F7 X6 |# _2 P6 x  p2 g
 5.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N' _4 \$ z) c* l# T+ O+ g1 z6 W! S' Y

5 O% i* c' ?3 d8 C3 d 5.2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9 H5 A" a" \; J2 N' C! @; n' s 5.3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Q8 J- m$ {3 f$ E
 5.4 与还原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J$ v# \9 J; x* R/ B* m
 5.5 与乙
+ m/ N, r; E! G8 Q; b9 T4 w8 `8 Q; o& d2 e' ]
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 V+ v+ u8 D  A& f$ F 5.6 本品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t2 p4 x, k# |( e% M! S1 U1 A
 5.7 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 B$ |+ ~* i& ~! l; j' ?3 N
 5.8 与氧化剂发生反
7 t" S' Q+ v5 ^  l& Q
1 d1 i8 m) O( D. ~) Q应,有燃烧危险。
) z7 V* Q( t, T$ o) d$ f 5.9 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6 ^& q0 e. V9 S2 T/ L8 m
 5.10 与氧化剂会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
; |( z( b2 Y9 t0 \7 i5 k) Q 5.11 遇明火
( k" G: u5 M2 }/ @/ p  u! z3 E6 b. E1 k1 k3 @3 X# [: d1 \' g3 x% F
极易燃烧爆炸。 , C8 H' @, d$ r2 R
 5.12 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爆炸。 9 G8 R5 q- _& O. |- S1 H
 5.13 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3 L+ l5 Z' }1 l+ ^
 5.14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 # D7 O0 k" |- i
 5.15 遇高温剧烈分解
  R! x4 D: h# G7 I+ @4 |2 M9 U6 d
0 V5 r5 I: E& z0 o; g9 A9 j$ },会引起爆炸。 % F4 h: E9 B- b
 5.16 遇高热分解。
3 a7 U9 r% ]6 g1 X* ]7 | 5.17 受热时分解。
5 e6 N0 U* F# n# {' \' E; |1 i' ~$ x 5.18 受热、光照会引起燃烧爆炸。
, ^0 k& Z  r. `& b1 A 5.19 受热、遇酸分解,放出氧气,有燃烧爆炸危险5 q" ]  Z6 q5 e. y/ Y$ m/ l3 D
1 U1 x/ J% G% A

/ ^7 z- L0 V/ n) Z  X: r 5.20 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
: O4 x5 Q0 [2 C$ B6 g 5.21 暴热、遇冷有引起爆炸危险。 / R9 N9 u0 l& e* x3 V  s# V: j
 5.22 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 ! _$ `' J1 D" V4 n# \) P
 5.23 遇水或潮湿
, h8 U. \$ `& n- h8 u8 E2 y3 s0 v3 ^* u
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6 ^  F* f" U3 E2 f. f1 Z* \ 5.24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 ) p. B5 G2 P  G/ Z6 F: J
 5.25 受热、遇潮气分解,放出氧、有燃烧爆炸危险。
" C1 L- o; j8 Z 5.26 遇潮气、酸类会分解,放出氧气,
* x/ C& B. Q! `- o2 p" ?% z0 N6 M- b
助燃。 4 Z, _$ h( c# N8 d
 5.27 遇水会分解。
& J) w2 y$ o, W& @# F 5.28 遇水爆溅。   X+ d9 d% t" k& m4 v2 d( q* k# {
 5.29 遇酸会引起燃烧。
9 f; |& M# ~5 j1 L 5.30 遇酸发生剧烈反应。
( m: l, Q. X" A' p' t 5.31 遇酸发生分解反应。 " V# z# u8 p3 l/ T
 5.32
! p5 A% q3 H/ h0 X. j# x
: W: t0 ^: Y6 s# z& w 遇酸或稀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 W  A9 A- Z/ ?0 Y7 O/ M 5.33 遇硫酸会引起燃烧爆炸。 1 f' J/ ?$ a" v' n% |
 5.34 与发烟硫酸、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
" K5 r! ~& B' F7 H 5.35 与硝酸发生剧烈反应或立即燃烧。 & Z- F! v4 B2 l* L8 l

1 E2 N9 a1 {8 F. g- S% E  G
4 J0 J3 _9 \  D% |3 z 5.36 与盐酸发生剧烈发生,有燃烧爆炸危险。
0 t  t0 _7 t: w% ^ 5.37 遇碱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 r" i8 Y; s3 p7 n3 y- X 5.38 遇碱发生反应。 + [, y9 [1 o% g; j
 5.39 与氢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
. ]0 g+ i% N  U& R/ j; ]5 u
, H$ r- L6 D& A, b7 \5 l" T- q' H3 ]3 f+ ?5 w
 5.40 与还原剂能发生反应。 / L+ E& C3 g/ g/ q- D8 T8 Y
 5.41 与还原剂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 m5 w5 _" D/ W( G/ [; w8 B' @$ L
 5.42 与还原剂接触有燃烧爆炸危险。
8 h, v( n& F- H 5.43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爆炸。 . ~+ J. `0 m- n7 Z
8 r$ ~0 c( a9 Q  m0 m" {$ y9 H! _
) p0 h. m) |, q+ W! Q7 I7 V
 5.44 遇卤素会引起燃烧。 3 r) E, v, m4 |! [- ]
 5.45 是胺类化合物会引起燃烧爆炸。
6 m& e1 J  Q) ]# o: K 5.46 遇H发泡剂会引起燃烧。 & Z" B( e. Y% B5 w3 }
 5.47 遇金属粉末增加危险性或有燃烧爆炸危险。
( m& H0 G1 d2 h6 A  A/ q- H
* b# p8 d3 X# h* W+ [: R; N( f- Y5 I5 C4 J. {/ H
 5.48 见光、受热或久贮易聚合,有燃烧爆炸危险。
3 \& |8 L; l0 M9 |$ B4 r 5.49 遇油脂会引起燃烧爆炸。 6 O9 b; i, F) i/ G
 5.50 遇双氧水会引起燃烧爆炸。
) i, _2 H+ S- ]1 Y5 B$ l 5.51 与酸类、卤素、醇类、: G' i; Z1 G$ q: N8 u5 s2 L3 m

, P7 I; o' m4 N% j6 j/ P* C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 r1 }; {' ~. M! a+ ?2 X 5.52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
6 ^3 {. S0 Q  \ 5.53 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爆炸。 : L; p- ~6 U# c% u7 J  y3 o8 L
 5.54 遇乙醇、乙醚会引起爆炸。 ; }# w. b6 n! f
 : P7 G' {7 ?" T7 T! ~5 v; i4 `
, z) j, ]- D3 A/ v. D, j2 F
5.55 遇硫、磷会引起爆炸。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1#
taiwanstas 发表于 2015-3-11 20:22:0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用的资讯!长知识!
10#
15161107501 发表于 2014-12-31 08:18:17 | 只看该作者
挺详细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了,谢谢
9#
83578228 发表于 2014-12-19 23:20:05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学习的。
7#
chlmw921 发表于 2014-9-10 13:56:10 | 只看该作者
我就是来看看,怎么好多东西都 没有呀
6#
wangxy39 发表于 2014-9-9 16:46:4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资料,继续分享呦
5#
sarah88 发表于 2014-7-4 05:22:10 | 只看该作者
坚持再加上耐心总会成功
4#
Eric 发表于 2013-9-16 16:23:0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实用顶一下!
3#
interant 发表于 2013-8-10 13:34:1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微信 资源下载全免费

QQ|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MSDS论坛 ( 苏ICP备11014413号 )

GMT+8, 2024-6-10 11:23 , Processed in 0.2645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